卫兵,从厢房搬张椅子过来。”

    李明远看到陈国柱苦撑站着的样子于心不忍,吩咐道。

    “殿下不用费心了,我还能撑得住。”陈国柱立着腰,强撑着道。

    陈国柱虽然性子要强,耐不住身体确实大不如前,在李明远的执意要求下,最后做了下来。

    十九世纪时期,近五十岁的年龄已经算得上老人,陈国柱和比他年纪小一些的张安松、李三斗三人在巴拉圭战争过后,身体健康状况都出现衰弱的情况,只不过张安松、李三斗两人的身体比陈国柱好一些,没有达到影响指挥作战的地步。

    陈国柱三人的身份比较特殊,他们即是侍王李世贤留下来保护他的部下,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也是李明远的叔父辈,李明远不想看到他们因为疾病折磨和繁杂的部队事务羁绊而不能得到一个舒适的后半生。

    老一辈的军人逐渐凋零,李明远无论是为了他们的后半生健康还是部队的良好发展,都要提前开始考虑新老军官接替的事情。

    年轻一辈军官中王大山、赵永增性格沉稳,适合作为领军一方的军事将领,而王小山、李汉、周大牛等人要么因为缺少磨练,要么是因为性格原因,暂时不适合担当高级军官的职务。

    在脑海中对国防军年轻一辈军官一番审视,李明远发现距离建设一支优秀的近代化军队,还有很多困难。

    南里奥格兰本土缺乏足够的后备高级将领,李明远不得不提前将目光转向南洋和大陆地区。

    刘永福、陈尚发、陈宗柏、叶成林、吴凤典都是在历史留名的军事将领,孙彬在电报中对他们也都非常赏识。

    真英雄在乱世中总有出头的机会,虽然刘永福等人因为国防军的崛起,改变了原有的人生轨迹,不过在与安南的战争中,照样立下不小的功劳。孙彬在安南地区稳定后,后续几年内进行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不高,借着南洋稳定发展的时机,把他们调到南里奥格兰进行重点培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仔细思虑好调派刘永福等人的得失利弊,李明远对南洋的后续规划做出一些调整。

    首先是按照张安松提出的意见,增援一团野战军士兵和一批武器装备随船队支援南洋部队,其次从南洋抽调一批精壮农民军士兵随刘永福等人返回南里奥格兰,实行南洋、本土部队的调换。

    最后便是加强情报工作的建设,在日本、大陆、南洋等地增加情报人员,实现情报工作的提前布局。

    南洋、本土部队实行轮换制度能够保证本土对南洋部队的绝对控制,刘朴、张安松等人同样同意李明远的做法,不过对于李明远花费大力气扩展在日本的情报工作,大部分人都表示不理解。

    “殿下,在大陆和南洋布置情报人员能够扩大我军对当地华人的影响,可是倭国与我军毫无关系,把宝贵的情报人员安插在倭国,职下不明白对我军有何好处?”

    “刘朴,你也是这样认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