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江木言穿越后的第二天。
他居住的房子背阴,湿冷,墙缝大,北风呼呼地往里惯。他缩在薄被里,听着窗外两个养兄的“争执”。这兄弟二人,老大叫李长生,老二叫李长青。
李长生是读书人,又是长子,在家中的地位很高,平常家中大小事都有参与的权利。
这会儿,李长青正在向大哥抱怨:“大哥,你说这家伙也太懒了吧,昨儿个躺了一天还不够,都这时候了还不起床烧水做饭。我要进去告诉他,让他别装死了,我们家不养闲人。”
李长生道出声劝阻:“二弟,别这样说。小言肯定是累着了,再让他歇歇吧。”
李长青兀自愤愤不平:“可是,今天的午饭怎么办?爹娘和姐姐他们进城了,不到天黑是回不来的?难道我们饿一天?”
李长生试探道:“要不,你去做饭?”
李长青事带惊讶:“你让我去做?大哥不是经常说‘君子远庖厨’?厨房是男人该呆的地方吗?”
江木言被两人吵得没了睡意,只好慢腾腾地坐起来,披上破棉袄,打着哈欠,推开房门,清声道:“呵呵,君子远庖厨啊,可是,你们知道吗?真正的君子连饭都不吃,人家喝仙风玉露,不食人间烟火。你们一介凡夫俗子跟人家比什么?多大脸。”
兄弟两人面面相觑:“……”
江木言在他们的凝视中,慢悠悠地去洗脸漱口,这井水真凉,连牙刷都没有。
江木言一边洗漱一边回忆着昨晚梳理好的剧情梗概。
他穿到了一本古早虐文里,文里主角被残忍暴虐心理变态的燕王虐身虐心,最后主角被虐死了,燕王某天发现自己爱上了主角,流下了几滴悔恨的眼泪,全文完。
而他江木言(现在还叫李木言),是在主角之前被靖北王虐死的众多炮灰之一,虽是炮灰,不过由于他的养兄也是重要反派人物,再加上后面江木言的堂兄弟堂姐妹也要出场,所以文中对他的着墨不少,很详细地交待了他那短暂而凄惨的一生。因为江木言跟这个炮灰同名同姓,对他的印象也很深,所以记住了大致剧情。
江木言两岁时,正值天下大乱,江家父母逃难到李家村,因为情况危急,父母把他暂时寄居在村中一户人家家里,并给了一大笔钱,说好过一段时间就来接人。他们离开后不久,他的养父母也因为匪患离开了李家村,来到秦城的江平镇谋生。
书中的江木言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他的养父母告诉他说,他是被亲生父母遗弃的。江木言信以为真,并真心感激养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还把自己养这么大,而且待他这么好。他就是一辈子做牛做马也报答不完这份恩情。
原主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从五六岁开始,他就开始拾柴、烧火、喂鸡,再大点就开始上山打柴、挑水、下田,整日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他吃得最次,穿得最差,干得最多。明明家里并不穷,他们住着青砖大瓦房,家中良田几十亩。可是养父母总是眉头紧锁,抱怨生计艰难。说供养两个儿子读书太吃力。
每当这时,原主总是莫名其妙的愧疚,仿佛家中的一切不顺都是自己造成的。于是,他更加辛苦的劳作。只有这时候,养父母的脸色才会好看些。
他居住的房子背阴,湿冷,墙缝大,北风呼呼地往里惯。他缩在薄被里,听着窗外两个养兄的“争执”。这兄弟二人,老大叫李长生,老二叫李长青。
李长生是读书人,又是长子,在家中的地位很高,平常家中大小事都有参与的权利。
这会儿,李长青正在向大哥抱怨:“大哥,你说这家伙也太懒了吧,昨儿个躺了一天还不够,都这时候了还不起床烧水做饭。我要进去告诉他,让他别装死了,我们家不养闲人。”
李长生道出声劝阻:“二弟,别这样说。小言肯定是累着了,再让他歇歇吧。”
李长青兀自愤愤不平:“可是,今天的午饭怎么办?爹娘和姐姐他们进城了,不到天黑是回不来的?难道我们饿一天?”
李长生试探道:“要不,你去做饭?”
李长青事带惊讶:“你让我去做?大哥不是经常说‘君子远庖厨’?厨房是男人该呆的地方吗?”
江木言被两人吵得没了睡意,只好慢腾腾地坐起来,披上破棉袄,打着哈欠,推开房门,清声道:“呵呵,君子远庖厨啊,可是,你们知道吗?真正的君子连饭都不吃,人家喝仙风玉露,不食人间烟火。你们一介凡夫俗子跟人家比什么?多大脸。”
兄弟两人面面相觑:“……”
江木言在他们的凝视中,慢悠悠地去洗脸漱口,这井水真凉,连牙刷都没有。
江木言一边洗漱一边回忆着昨晚梳理好的剧情梗概。
他穿到了一本古早虐文里,文里主角被残忍暴虐心理变态的燕王虐身虐心,最后主角被虐死了,燕王某天发现自己爱上了主角,流下了几滴悔恨的眼泪,全文完。
而他江木言(现在还叫李木言),是在主角之前被靖北王虐死的众多炮灰之一,虽是炮灰,不过由于他的养兄也是重要反派人物,再加上后面江木言的堂兄弟堂姐妹也要出场,所以文中对他的着墨不少,很详细地交待了他那短暂而凄惨的一生。因为江木言跟这个炮灰同名同姓,对他的印象也很深,所以记住了大致剧情。
江木言两岁时,正值天下大乱,江家父母逃难到李家村,因为情况危急,父母把他暂时寄居在村中一户人家家里,并给了一大笔钱,说好过一段时间就来接人。他们离开后不久,他的养父母也因为匪患离开了李家村,来到秦城的江平镇谋生。
书中的江木言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他的养父母告诉他说,他是被亲生父母遗弃的。江木言信以为真,并真心感激养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还把自己养这么大,而且待他这么好。他就是一辈子做牛做马也报答不完这份恩情。
原主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从五六岁开始,他就开始拾柴、烧火、喂鸡,再大点就开始上山打柴、挑水、下田,整日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他吃得最次,穿得最差,干得最多。明明家里并不穷,他们住着青砖大瓦房,家中良田几十亩。可是养父母总是眉头紧锁,抱怨生计艰难。说供养两个儿子读书太吃力。
每当这时,原主总是莫名其妙的愧疚,仿佛家中的一切不顺都是自己造成的。于是,他更加辛苦的劳作。只有这时候,养父母的脸色才会好看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