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听着查理兹的话语,仔细回忆了一下,这句话的确是他对查理兹说的。那是在艾伦把“美丽心灵”这个项目交给他之后,当时他还没有对约翰-纳什的生平展开调查,所有的了解仅仅是“名利场”的那篇专访和记忆里那部电影的故事剧情,所以,雨果当时还是比较放松的,和查理兹观看了几部传记电影的录像带,两个人交流了许多意见。
“你当时还说,电影是简单的,而人生则要复杂太多太多。想要在一部电影里包含真实而错杂的人生,这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最伟大的艺术家也不能,因为电影只有两个小时,但人生却有无数个‘两个小时’。”
查理兹的话语一点一点唤醒起雨果自己的记忆,这些记忆原本都因为最近几周时间里的繁忙、还有约翰-纳什那跌宕起伏的人生,而逐渐变得模糊起来,甚至让雨果怀疑:这话自己真的说过吗?
“所以,你必须先确定一条主线,然后把和主线无关的细致末梢都砍掉,或者是弱化,或者是隐喻,集中在主线上,这样剧本的改编工作也许会简单一些。”
说完,查理兹自己都没有信心地看向了雨果。查理兹不确定自己的说法是否可行,因为一个人的人生都是错综复杂的,割裂人生任何一个事件的影响,也许都无法形成现在的完整人格;而在一部传记电影里,忽略人生里的重大事件,更是让故事显得缺失,继而对整个剧本的结构都产生影响。
查理兹显得底气不足。
可是雨果却因为查理兹的话语重新陷入了自己的思考之中,约翰-纳什的一生的确波澜壮阔,他1928年出生之后,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环境之中,他所取得的成就和生活环境都有着无法割裂的联系;而他被判定为“疯子”,以至于他一直到1994年才领取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些也都和整个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
可是,如果想要把这些故事全部包含进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贪心”,这是改编传记最忌讳的事,雨果对此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可是真正轮到自己起完成这项工作时,还是难以避免地犯了同一个错误。想要讲述得东西太多,往往到最后却是什么都没有讲清楚。
约翰的一生十分错综复杂,也许他经历的每一件事都会互相纠缠到一起,但每一条主线的侧重点都不一样。
如果想要写的是现实生活的残酷和血腥,那么就应该把约翰和艾丽西亚这段古怪而漫长的爱情作为主线,包括两个人的分分合合,包括了约翰的风。流不羁,包括两个人在病痛之中的扶持和疏离,全部都写出来。真正地将爱情本质展现出来。
如果想要关注的是主流社会对独立个体的压迫、极权主义对个人主义的迫害,那么就应该把约翰失去理智的过程、周边生活细节对他的影响、还有他在欧洲的见闻等内容作为主线,真正展现那个时代背景之下的混乱和压抑。
不过,这些都不是雨果想要撰写的内容,他和艾伦从一开始讨论这个剧本,关注的就是精神病患本身。雨果想要展现出精神病患的挣扎和迷茫,想要通过约翰的故事让人们对精神病有不同的认识,想要让人们真正感受到约翰的痛苦、所有精神病患的痛苦……那么,雨果就应该着重把约翰精神分裂症的过程展现出来。
当然,爱情生活、社会环境这些内容都和约翰的病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缺少这些部分,传记也就不是传记了。但一部成功的传记,需要的就是把握住一个亮点或者一条主线,展现出编剧的核心思想。
那么,雨果应该把约翰从病发到逐渐加重最后到病情治愈的过程作为主线撰写出来,然后再将其他重要思想作为暗喻隐藏在故事之中,也许,约翰那些关于冷战时期的预言可以作为约翰病发的重要因素之一融入故事之中;除此之外,真正让约翰病愈的原因是什么呢?又或者说,对于精神病患来说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像约翰所说的“依靠自己的理智”病愈,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且不说这个观点并没有得到心理学学术界的认可,撰写剧本的难度显然也会太大。
雨果始终都认为,对于精神病患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亲情、爱情和友情的支持,还有旁人不太特殊化的视线。这是一种病症,和其他疾病没有任何区别的病症。
艾伦当初带着“名利场”的专访过来找雨果时,他们就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展现出来:告诉人们,精神病患不是洪水猛兽,他们也只是普通人,他们需要旁人的支持和帮助,不仅仅是亲人、爱人和朋友,还有身边的普通人乃至陌生人。也许仅仅只是一个温暖的微笑,都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美好起来。
这让雨果想起了普林斯顿大学里见到约翰的情形。
虽然博弈论几乎已经在社会学科的各个领域都被使用到,“约翰-纳什”更是作为博弈论的代表学者被人们长时间提起。可事实上,约翰在普林斯顿大学却再普通不过了,甚至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雨果指的不是那种巨星般的拥簇,而是对约翰的尊重。
“你当时还说,电影是简单的,而人生则要复杂太多太多。想要在一部电影里包含真实而错杂的人生,这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最伟大的艺术家也不能,因为电影只有两个小时,但人生却有无数个‘两个小时’。”
查理兹的话语一点一点唤醒起雨果自己的记忆,这些记忆原本都因为最近几周时间里的繁忙、还有约翰-纳什那跌宕起伏的人生,而逐渐变得模糊起来,甚至让雨果怀疑:这话自己真的说过吗?
“所以,你必须先确定一条主线,然后把和主线无关的细致末梢都砍掉,或者是弱化,或者是隐喻,集中在主线上,这样剧本的改编工作也许会简单一些。”
说完,查理兹自己都没有信心地看向了雨果。查理兹不确定自己的说法是否可行,因为一个人的人生都是错综复杂的,割裂人生任何一个事件的影响,也许都无法形成现在的完整人格;而在一部传记电影里,忽略人生里的重大事件,更是让故事显得缺失,继而对整个剧本的结构都产生影响。
查理兹显得底气不足。
可是雨果却因为查理兹的话语重新陷入了自己的思考之中,约翰-纳什的一生的确波澜壮阔,他1928年出生之后,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环境之中,他所取得的成就和生活环境都有着无法割裂的联系;而他被判定为“疯子”,以至于他一直到1994年才领取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些也都和整个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
可是,如果想要把这些故事全部包含进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贪心”,这是改编传记最忌讳的事,雨果对此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可是真正轮到自己起完成这项工作时,还是难以避免地犯了同一个错误。想要讲述得东西太多,往往到最后却是什么都没有讲清楚。
约翰的一生十分错综复杂,也许他经历的每一件事都会互相纠缠到一起,但每一条主线的侧重点都不一样。
如果想要写的是现实生活的残酷和血腥,那么就应该把约翰和艾丽西亚这段古怪而漫长的爱情作为主线,包括两个人的分分合合,包括了约翰的风。流不羁,包括两个人在病痛之中的扶持和疏离,全部都写出来。真正地将爱情本质展现出来。
如果想要关注的是主流社会对独立个体的压迫、极权主义对个人主义的迫害,那么就应该把约翰失去理智的过程、周边生活细节对他的影响、还有他在欧洲的见闻等内容作为主线,真正展现那个时代背景之下的混乱和压抑。
不过,这些都不是雨果想要撰写的内容,他和艾伦从一开始讨论这个剧本,关注的就是精神病患本身。雨果想要展现出精神病患的挣扎和迷茫,想要通过约翰的故事让人们对精神病有不同的认识,想要让人们真正感受到约翰的痛苦、所有精神病患的痛苦……那么,雨果就应该着重把约翰精神分裂症的过程展现出来。
当然,爱情生活、社会环境这些内容都和约翰的病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缺少这些部分,传记也就不是传记了。但一部成功的传记,需要的就是把握住一个亮点或者一条主线,展现出编剧的核心思想。
那么,雨果应该把约翰从病发到逐渐加重最后到病情治愈的过程作为主线撰写出来,然后再将其他重要思想作为暗喻隐藏在故事之中,也许,约翰那些关于冷战时期的预言可以作为约翰病发的重要因素之一融入故事之中;除此之外,真正让约翰病愈的原因是什么呢?又或者说,对于精神病患来说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像约翰所说的“依靠自己的理智”病愈,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且不说这个观点并没有得到心理学学术界的认可,撰写剧本的难度显然也会太大。
雨果始终都认为,对于精神病患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亲情、爱情和友情的支持,还有旁人不太特殊化的视线。这是一种病症,和其他疾病没有任何区别的病症。
艾伦当初带着“名利场”的专访过来找雨果时,他们就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展现出来:告诉人们,精神病患不是洪水猛兽,他们也只是普通人,他们需要旁人的支持和帮助,不仅仅是亲人、爱人和朋友,还有身边的普通人乃至陌生人。也许仅仅只是一个温暖的微笑,都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美好起来。
这让雨果想起了普林斯顿大学里见到约翰的情形。
虽然博弈论几乎已经在社会学科的各个领域都被使用到,“约翰-纳什”更是作为博弈论的代表学者被人们长时间提起。可事实上,约翰在普林斯顿大学却再普通不过了,甚至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雨果指的不是那种巨星般的拥簇,而是对约翰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