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君从何处购此本
“……”
这些人也太听风就是雨了吧?可是别人好心过来打听,又不能不解释,可这“状元公”怎么解释呢。先是打了个哈哈,说些“久仰久仰”的屁话。然后才说道:“刚才的小厮是没说清楚,他说得状元公,乃是敝人家叔祖孙寿州中堂。”
孙家鼐乃是咸丰九年的第一甲第一名,如假包换的状元公。孙元起自以为这样一解释,那群人知道真相,自然会散去。谁知那些人听到“孙寿孙中堂”,眼睛熠熠直冒贼光,如果刚才脸上挂着是微笑,现在几乎就是标准的媚笑了。
你想啊:大清立国到现在出了一百一十四位状元,可状元能做到大学士的能有几人?据朱彭寿《旧典备徵》卷一“状元宰相”条统计,只有十四人,是个零头。大多数的人是绚丽之后,平淡一生。所以体制内人对“状元公”更多是一种好奇,而不是敬畏。
但提到孙寿州,那可是现在的大学士、政务大臣,一等一的权势人物。眼前这位自称是他“侄孙”,跟他交好,岂不是多了一条上进之路?从自身利益出发,大家伙能不主动交好巴结一下么?
“哦,原来是寿州中堂的犹孙,果然是王谢子弟,气象不凡啊!”
“观贤弟之仪表,足徵家学渊源!”……
一时间,马屁成风,谀辞如潮,直熏得孙元起欲退避三舍。可现在自己代表的是寿州孙氏,不能给老中堂丢脸不是?也不能就这么甩袖子走人,只得耐着性子和这些人胡扯。
好在张元济住的地方不远,闻讯立马赶来,把他从马屁堆中救出,否则孙元起就要骂娘了。即便这样,那些人在分手时,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纷纷表示“到北京后,一定到府上拜访”,把孙元起吓得够呛。
从去年6月份赴美,眼下是西历的新年2月,已经半年多不见。张元济他们走过来时,与孙元起相视良久,然后拱手作揖。大约中国古代的朋友相托、肝胆相照,就是在这一礼节中完成的。
一抬眼,发现老赵带着景行、景范两个小子还跪在后面呢。
景行、景范现在都是半大小伙子了,嘴唇上一层细细的茸毛。到北京之后,俩小子一直跟在孙元起身边上学,吃得饱,穿得暖,营养尽跟得上,个子比他老爹高一个头,真是“山东大汉”了。即便如此,老赵哪会儿看不顺眼,一巴掌就抽过去。别说,在老赵淫威下长大的俩小子,平日里咋咋呼呼的,看见老赵就像经了雨水的鹌鹑,缩成一团。
孙元起急忙上前,扶起老赵:“哎呀,老赵,您这么大年龄,怎么也过来啦?”
眼下,老赵也就四十来岁。在现代,四十岁还算青年呢。可在清末,模样就是小老头了。老赵这五六年来没受多大累,瞅着比同辈人年青些。但毕竟年轻时饥寒劳累过度,加上岁月不饶人,已经颇有些老态。
老赵闻听,在孙元起扶持下站起来:“老爷,您一走就是大半年,家里空落落的,大伙儿都没了主心骨。俺每天做梦都在想。您回来了,俺能不来看看么?”说着眼泪就下来了。
在老佟去世后,老赵一直以“孙府管家”、“头号忠仆”自居。早先,还管孙元起叫“先生”。自从孙元起当上了劳么子芝麻官后,老赵言必称“老爷”,纠正了无数次也不改。孙元起家里每日打扫清洁、端茶倒水,老赵必定吩咐人做了。孙元起一再解释,老赵一家没有“卖身为奴”,身份清白,可这又管什么用呢?
安慰了老赵,又与诸人寒暄一番,开始张罗搬用行李。
“……”
这些人也太听风就是雨了吧?可是别人好心过来打听,又不能不解释,可这“状元公”怎么解释呢。先是打了个哈哈,说些“久仰久仰”的屁话。然后才说道:“刚才的小厮是没说清楚,他说得状元公,乃是敝人家叔祖孙寿州中堂。”
孙家鼐乃是咸丰九年的第一甲第一名,如假包换的状元公。孙元起自以为这样一解释,那群人知道真相,自然会散去。谁知那些人听到“孙寿孙中堂”,眼睛熠熠直冒贼光,如果刚才脸上挂着是微笑,现在几乎就是标准的媚笑了。
你想啊:大清立国到现在出了一百一十四位状元,可状元能做到大学士的能有几人?据朱彭寿《旧典备徵》卷一“状元宰相”条统计,只有十四人,是个零头。大多数的人是绚丽之后,平淡一生。所以体制内人对“状元公”更多是一种好奇,而不是敬畏。
但提到孙寿州,那可是现在的大学士、政务大臣,一等一的权势人物。眼前这位自称是他“侄孙”,跟他交好,岂不是多了一条上进之路?从自身利益出发,大家伙能不主动交好巴结一下么?
“哦,原来是寿州中堂的犹孙,果然是王谢子弟,气象不凡啊!”
“观贤弟之仪表,足徵家学渊源!”……
一时间,马屁成风,谀辞如潮,直熏得孙元起欲退避三舍。可现在自己代表的是寿州孙氏,不能给老中堂丢脸不是?也不能就这么甩袖子走人,只得耐着性子和这些人胡扯。
好在张元济住的地方不远,闻讯立马赶来,把他从马屁堆中救出,否则孙元起就要骂娘了。即便这样,那些人在分手时,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纷纷表示“到北京后,一定到府上拜访”,把孙元起吓得够呛。
从去年6月份赴美,眼下是西历的新年2月,已经半年多不见。张元济他们走过来时,与孙元起相视良久,然后拱手作揖。大约中国古代的朋友相托、肝胆相照,就是在这一礼节中完成的。
一抬眼,发现老赵带着景行、景范两个小子还跪在后面呢。
景行、景范现在都是半大小伙子了,嘴唇上一层细细的茸毛。到北京之后,俩小子一直跟在孙元起身边上学,吃得饱,穿得暖,营养尽跟得上,个子比他老爹高一个头,真是“山东大汉”了。即便如此,老赵哪会儿看不顺眼,一巴掌就抽过去。别说,在老赵淫威下长大的俩小子,平日里咋咋呼呼的,看见老赵就像经了雨水的鹌鹑,缩成一团。
孙元起急忙上前,扶起老赵:“哎呀,老赵,您这么大年龄,怎么也过来啦?”
眼下,老赵也就四十来岁。在现代,四十岁还算青年呢。可在清末,模样就是小老头了。老赵这五六年来没受多大累,瞅着比同辈人年青些。但毕竟年轻时饥寒劳累过度,加上岁月不饶人,已经颇有些老态。
老赵闻听,在孙元起扶持下站起来:“老爷,您一走就是大半年,家里空落落的,大伙儿都没了主心骨。俺每天做梦都在想。您回来了,俺能不来看看么?”说着眼泪就下来了。
在老佟去世后,老赵一直以“孙府管家”、“头号忠仆”自居。早先,还管孙元起叫“先生”。自从孙元起当上了劳么子芝麻官后,老赵言必称“老爷”,纠正了无数次也不改。孙元起家里每日打扫清洁、端茶倒水,老赵必定吩咐人做了。孙元起一再解释,老赵一家没有“卖身为奴”,身份清白,可这又管什么用呢?
安慰了老赵,又与诸人寒暄一番,开始张罗搬用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