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达到最高升限三万米,最大速度三马赫的双三指标的战斗机,米格—31的性能是独步全球,正因为如此,前苏联对其的投入可谓是不计代价,要不然也不可能成为全球第一款装备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的作战飞机。

    要知道类似的雷达要等在九十年代末才在西方国家中出现,普遍装备则要等到21世纪00年代中晚期才得以实现。

    而前苏联在八十年代初就在米格—31上实现了大规模列装,所以这款niipn007s-800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性能还是十分强大的。

    除了探测距离最远能够达到200公里,半主动雷达空空导弹的引导距离为90公里,同时跟踪10目标,并对其中4个威胁最大的目标实施打击之外,在必要时配备niipn007s-800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的米格—31可以充当部分预警机的功能,指挥和引导己方的空中力量协同作战。

    为此前苏联还专门做了个试验,即利用四架米格—31战斗机,彼此间隔200公里,然后开启niipn007s-800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即可对方面1000公里的空域进行有效监控。

    当初国内在俄国洽谈第三代作战飞机引进事宜的时候,俄国人便把米格—31给拿出来,部队总部立刻便对niipn007s-800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产生了兴趣,在引进两批苏—27战斗机的同时,以极为优惠的价格采购了6套niipn007s-800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用于基本的性能测试之用。

    当时刚刚继承苏联家业的俄罗斯正是缺钱的时候,眼看东方某大国对niipn007s-800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有意思,还以为东方某大国看上他们的米格—31呢,答应的那叫一个嘎嘣脆。

    非常痛快的交付了6套niipn007s-800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

    空军总部的对6套雷达的预想是,拿出两套分配给相关的研制单位进行研究,剩余的6套装在某型飞机上,争取能做出个低配版的米格—31。

    最开始选定的机型自然是歼82,毕竟这款战机是以高空高速为核心理念打造的作战飞机,在任务能力上更偏向截击机,与米格—31的使命类似,配备niipn007s-800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显然能够大大提升歼82的作战能力。

    可惜的是niipn007s-800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虽好,尺寸却太大了,光相控阵雷达天线的直径就超过了一米,歼82机鼻整流罩的直径也不过900,根本就装不进去。

    眼见这个情况,不是没有专家提出对niipn007s-800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进行适当的适应性改装,比如缩减天线尺寸,更换核心的数据处理器等等。

    抱着这个想法,国内相关单位开始对俄国人的雷达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这一研究可不得了,国内的相关专家彻底的被俄国人简单粗暴的做法给惊呆了。

    除了雷达天线能稍微做些形状上的改动外,其余的处理器、电源、散热全都跟八爪鱼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杂乱无章的搅合在一起。

    这也就罢了,大不了重新整理,好好归类,看看那个部分可以更换或是改进,在着手处理。

    哪成想俄国人的设计师似乎就没准备给升级留后路,不但内部杂乱,集成电路的设计同样让人都有发疯的冲动,该集成的就要分开,该分开的偏偏集成在一起,这导致国内的专家就算想改进也无从下手,除非把内部的部件全都拆喽,重新研制一款新雷达才能勉强达到方案要求。

    直到此时,国内部队领导和相关专家才清醒的认识到这款雷达和其应用的平台米格—31一样,都是前苏联为了单一任务专门打造的独门装备。

    从设计到研发只专注截击这一个目的,其余的根本不在思考范围内,这就导致米格—31从上到下尽显高贵的同时,又展现出与时代渐行渐远的孤独与挫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