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觉得182吨的航空燃油输出量并不多,充其量不过是能给6架歼八2或是3架苏—27补充燃料。
但这一数值却已经让空军相当一部分人非常满意。
要知道轰油六的航空燃油携带量达到37吨之多,但能输出的数量也不过是185吨,且航程只有5500公里左右,作战半径只比苏—27的1500公里稍微多一点儿,为1800公里。
这个指标对于一款旨在为作战飞机进行空中支援和后勤保障的特种飞机来说已经不是腿短了,差一点儿就要成为累赘。
反观由运—15x基础上发展而来运油—15,满载的最大航程达到7200公里,作战半径达到3000公里,完全可以满足空军未来十年内的发展需要。
毕竟空军正在积极扩大苏—27系列重型战斗机的规模,再加上即将完成研制,准备进入密集试飞阶段的歼10战斗机,未来国内三代战斗机的数量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战半径只比战斗机多那么一丢丢的加油机显然很难满足未来空军攻防一体的实际需求。
更何况运油—15在综合成本也比轰油6更具优势。
是的,别看轰油6用的是成熟的轰6为基础改进而来的,但细细算下来,整体的综合运营成本竟然比全新的运油—15还要高出不少。
按理说不应该出现这种状况,毕竟轰6从六十年代仿制图—16轰炸机开始已经在西北航空厂摸索了将近30年,不说能把铁杵能磨成针吧,但也应该把东西给耗细喽,最起码方方面面应该烂熟于心才是。
事实上西北航空厂在这方面是真的没得说,对轰6每一个零件儿都熟的不能在熟,甚至不少老师傅闭着眼睛去摸部件的都能准确说出相差的公差是多少,无他,干了大半辈子,练的就是这一手绝活。
若非如此,空军也不可能最开始属意轰油六,为的不就是能够让这款堪称能把拳头打得更远的力量倍增器完全独立自主,免得在关键的时候受制于人。
结果轰油6跟运油—15一比较,空军从上到下可谓是大吃一惊,性能好坏尚且不论,但就制造成本而言,全新的运油—15竟然比成熟的轰油6低了将近20。
要知道轰油6使用很多轰6的制造技术的加工工艺,上面几乎60的零部件可以互换;而运油—15除了底子是运15s外,剩下从里到外几乎是全新的,上上下下全部加宽加大不说,连发动机也从两个增加到四个。
可以说从里到外全都换了个遍,妥妥的新机型。
按理说沿用成熟技术的轰油6应该比全新的运油—15的采购成本要低才对,结果两者正好相反。
空军的领导很是纳闷儿,于是便实地走访了腾飞集团和西北航空厂,不看不知道,这一看着实吓了一跳。
本以为两个航空企业规模差不多,实力应该难分伯仲,结果实地一看才发现,两者的理念,使用的技术,应用的工艺,采取的配置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但这一数值却已经让空军相当一部分人非常满意。
要知道轰油六的航空燃油携带量达到37吨之多,但能输出的数量也不过是185吨,且航程只有5500公里左右,作战半径只比苏—27的1500公里稍微多一点儿,为1800公里。
这个指标对于一款旨在为作战飞机进行空中支援和后勤保障的特种飞机来说已经不是腿短了,差一点儿就要成为累赘。
反观由运—15x基础上发展而来运油—15,满载的最大航程达到7200公里,作战半径达到3000公里,完全可以满足空军未来十年内的发展需要。
毕竟空军正在积极扩大苏—27系列重型战斗机的规模,再加上即将完成研制,准备进入密集试飞阶段的歼10战斗机,未来国内三代战斗机的数量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战半径只比战斗机多那么一丢丢的加油机显然很难满足未来空军攻防一体的实际需求。
更何况运油—15在综合成本也比轰油6更具优势。
是的,别看轰油6用的是成熟的轰6为基础改进而来的,但细细算下来,整体的综合运营成本竟然比全新的运油—15还要高出不少。
按理说不应该出现这种状况,毕竟轰6从六十年代仿制图—16轰炸机开始已经在西北航空厂摸索了将近30年,不说能把铁杵能磨成针吧,但也应该把东西给耗细喽,最起码方方面面应该烂熟于心才是。
事实上西北航空厂在这方面是真的没得说,对轰6每一个零件儿都熟的不能在熟,甚至不少老师傅闭着眼睛去摸部件的都能准确说出相差的公差是多少,无他,干了大半辈子,练的就是这一手绝活。
若非如此,空军也不可能最开始属意轰油六,为的不就是能够让这款堪称能把拳头打得更远的力量倍增器完全独立自主,免得在关键的时候受制于人。
结果轰油6跟运油—15一比较,空军从上到下可谓是大吃一惊,性能好坏尚且不论,但就制造成本而言,全新的运油—15竟然比成熟的轰油6低了将近20。
要知道轰油6使用很多轰6的制造技术的加工工艺,上面几乎60的零部件可以互换;而运油—15除了底子是运15s外,剩下从里到外几乎是全新的,上上下下全部加宽加大不说,连发动机也从两个增加到四个。
可以说从里到外全都换了个遍,妥妥的新机型。
按理说沿用成熟技术的轰油6应该比全新的运油—15的采购成本要低才对,结果两者正好相反。
空军的领导很是纳闷儿,于是便实地走访了腾飞集团和西北航空厂,不看不知道,这一看着实吓了一跳。
本以为两个航空企业规模差不多,实力应该难分伯仲,结果实地一看才发现,两者的理念,使用的技术,应用的工艺,采取的配置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