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航也不示弱,一口气就要了150架,并承诺fb—220-200型客机只要一到位,就会淘汰90年代初订购的40架波音737和20架空客a320的早期型号。
南航同样不服,直接豪气的甩出了200架订单,全部订购fb—220-200型客机。
川航、厦航、东航等其他实力不俗的航空公司也不同程度的订购了一定数量的fb—220-200型客机。
若是再加上中信信托订购的100架fb—220-200型客机用于租赁业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fb—220-200型客机就已经拿到了超过800架的确定订单,另外还有超过500架的意向订单。
按照每架36亿人民币的平均单价计算,光确定订单,中国腾飞就获得了超过2800亿人民币的收入。
若是再算上军用订单的话,直接突破3000亿。
轻轻松松产值就能破千亿,可见市场规模大到什么程度,而未来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相关航空产品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fb—220系列客机的产值甚至都有可能直接破万亿。
万亿规模的大市场,难道养不出一个巨头?
所以中国腾飞的产品不出口就不出口,反正国内的市场已经活得够滋润了,在得陇望蜀的话,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毕竟波音也不是那么好相与的,要是不退上一步,双方怎么可能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迅速在李斯特的斡旋下迅速达成协议,然后枪口毫不犹豫的对准空客,毫不犹豫的扣下扳机。
其实这也不能怪波音和腾飞联手,这几年空客的发展速度真的是出奇的快,尤其是对标波音747的空客a380立项之后,波音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既然如此,波音不可能让空客太好过。
当然,前提是腾飞这边不能得寸进尺,参与国际竞争,老老实实呆在国内就行。
对此庄建业没有任何意义,按照《论持久战》阐述的思想,根据地是必不可少的,如今国内市场足够自己活很长一段儿时间了,当然就要把自己的根据地建立起来。
于是退一步的中国腾飞照着波音有样学样,也搞了一个国内版的特供专卖协议。
只不过与波音按照纯文本协议执行不同,中国腾飞不但要签署文本,更是强力入股各大航空公司,令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牢牢的绑在自己的战车上,进而维持住自己在国内市场上的霸主地位。
如此作为说是维系市场也好;趴在航空公司身上吸血也罢,庄建业是不得不做,也必须要做,没办法,现如今与巨头们的妥协就跟一战和二战之间的短暂和平一样,都是暂时的。
将来等巨头们相应的调整完成后,更大、更惨烈的厮杀才会真正降临。
毕竟中国腾飞不会永远满足国内这一亩三分地儿,自然要冲击国际市场。
南航同样不服,直接豪气的甩出了200架订单,全部订购fb—220-200型客机。
川航、厦航、东航等其他实力不俗的航空公司也不同程度的订购了一定数量的fb—220-200型客机。
若是再加上中信信托订购的100架fb—220-200型客机用于租赁业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fb—220-200型客机就已经拿到了超过800架的确定订单,另外还有超过500架的意向订单。
按照每架36亿人民币的平均单价计算,光确定订单,中国腾飞就获得了超过2800亿人民币的收入。
若是再算上军用订单的话,直接突破3000亿。
轻轻松松产值就能破千亿,可见市场规模大到什么程度,而未来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相关航空产品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fb—220系列客机的产值甚至都有可能直接破万亿。
万亿规模的大市场,难道养不出一个巨头?
所以中国腾飞的产品不出口就不出口,反正国内的市场已经活得够滋润了,在得陇望蜀的话,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毕竟波音也不是那么好相与的,要是不退上一步,双方怎么可能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迅速在李斯特的斡旋下迅速达成协议,然后枪口毫不犹豫的对准空客,毫不犹豫的扣下扳机。
其实这也不能怪波音和腾飞联手,这几年空客的发展速度真的是出奇的快,尤其是对标波音747的空客a380立项之后,波音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既然如此,波音不可能让空客太好过。
当然,前提是腾飞这边不能得寸进尺,参与国际竞争,老老实实呆在国内就行。
对此庄建业没有任何意义,按照《论持久战》阐述的思想,根据地是必不可少的,如今国内市场足够自己活很长一段儿时间了,当然就要把自己的根据地建立起来。
于是退一步的中国腾飞照着波音有样学样,也搞了一个国内版的特供专卖协议。
只不过与波音按照纯文本协议执行不同,中国腾飞不但要签署文本,更是强力入股各大航空公司,令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牢牢的绑在自己的战车上,进而维持住自己在国内市场上的霸主地位。
如此作为说是维系市场也好;趴在航空公司身上吸血也罢,庄建业是不得不做,也必须要做,没办法,现如今与巨头们的妥协就跟一战和二战之间的短暂和平一样,都是暂时的。
将来等巨头们相应的调整完成后,更大、更惨烈的厮杀才会真正降临。
毕竟中国腾飞不会永远满足国内这一亩三分地儿,自然要冲击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