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卢寿的思路很清晰,所以虽然被薛洋反驳了自己的意见,但是很快就找到了另外的思路,转而道:“若是劳心者越来越多,人人都期望变成劳心者,这世上的田地谁来种?杂物又谁来做呢?殿下的思路虽然老朽也反驳不得,但是世上劳心者终究不需要那么多。若是百姓之中奋发有为者日多,而不愿成为劳力者,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夫子的想法错了,从一开始就错了。”这种问题对于别人来说或许无解,但是实际上千年之后已经想到了办法。所以薛洋摇了摇头,一句话甚至于连李稚妍都目光落在他身上,一双美目闪烁着异样的光彩,期待着对方说出这个困扰所有人的答案。
“先说劳力者和劳心者从一开始都同属百姓,只不过所学不同,以至于分成两种人,却有着天差地别的待遇和结局,如此才是导致整个天下分成两面,泾渭分明,就其根由,还是在于没有足够多的财富来支撑!”薛洋笑道:“劳心者确实不用太多,否则这天下即便我有能力让其达到极天际地的规模,也无法用的了这么多官员。所以可以着力提升劳力者的地位和待遇,取消人分三六九等之别,如此一来人平等了,才有可能让从事之行业变得平等。劳心者固然可以依靠权势抱住地位,但是劳力者若是能得到本身劳动所相对应的报酬,而且社会地位也不次于劳心者,岂不是可以平衡?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若是律法严明,自然可以逐步消弭平等。”
这个法子实际就是后世总结出来的,也是社会实践当中,自觉形成的规定,投资者拥有更大的分享胜利成果的机会,但是却也需要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而工薪阶层不需要投入原始资本创业,待遇稳定,却也失去了最后成功之后大部分分红的权利。而推而广之,在社会分工的时候,薛洋所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公平,制定律法,确保弱势群体在利益受损的时候能够有申诉的渠道,整个社会分工在他这里有调整反转的机会。
如此一来,不光卢寿所说的劳心者和劳力者之间的平衡能够长期维持,而且还会带来整个社会朝着积极前进的方向不断前进,优化社会结构的同时,确保社会公平。
“可是劳力者数量众多啊,殿下如何保证有足够的财富确保他们能和劳心者同等待遇?”卢寿显得有些不满,这种深奥的问题也只有他这样的人才会愿意去思考,但是却最终都困在了这里。所谓饱暖思,只有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才能够逐步去发展其他产业。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要想获得足够的钱粮,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去保持农业生产,如此一来又需要大量的劳力者,从而让薛洋的问题缺乏足够的物质基础而沦为空中楼阁。
薛洋的想法实际上不是没人想过,但是面对现实之后却一个个全都无奈放弃,只能将其当作一个理想,而不是足以实现的目标。
但对于他来说却不算什么。在如今天下已经完成统一之后,他有大把的时间去落实自己的想法,将从后世带来的知识全都变成现实。
所以面对卢寿的反问,薛洋脸上的笑意始终没有减少,反而看着对方摇头道:“夫子是看错了一群人,夫子以为墨家当初传承的那些技艺工匠是否有用?于治国而言到底有多大用处?”
“墨家所言,或许有大用,但是却不是治国之道,治国在于仁政爱民,这是夫子所言,不会有错。”卢寿不知道薛洋提到墨家到底是什么用意,实际上在这个时代关于墨家的记载已经很少了,虽然卢寿是山东大儒,但是也没了解多少,只有个大概印象。
“问题就出在他们身上。”薛洋对于借用墨家来比喻科技也没多大负担,反而侃侃而谈道:“墨家经营之道,在夫子眼中多为奇技淫巧之学,但是却足以让一个人同时创造出更多的钱粮,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只要大力推广,不断钻研,那么社会财富必然会极大增加,从而不断满足更多的需求。从前南境百姓产出不足以维持天策军四面出击,但是我军拿下推广新政,采用新式农具和种子,鼓励工商之后,虽然我军常年征战,攻伐不断,但是却从未有缺粮缺钱之困,反而内部发展一日千里,夫子以为这靠的是什么?”
“夫子有时间该去江东各地走走,或者去岭南之地也可,这些地方的变化超出你的想象,上古圣贤崇拜小国寡民,但是如今南境各地却迅速融为一体,靠着水陆交通,各地物产交流丰富,适合种田的,就苦心钻研更好的技术,更好的种子,更好的种植办法,并以机械之力取代人工,如此自然可以获得更大的收获。而适合经商的州郡,则更多的建造更多的工场作坊,制造更多更精美的商品,跟随商队流转各地,丰富百姓所需。这才是积极解决之道。穷数十上百年之功,足以让所有人远离饥寒,人人温饱,而最终有更高的追求。”
“作为国家,其实可以经营更多的土地,哪些地方适合耕种,就该派兵占领,移民去屯垦,哪些地方适合建立要塞,就该派兵镇守,建立国之屏障,如此我们的帝国才会扩大疆土,使之永远成为我中国臣民之乐土。”薛洋说了最后一句话,不过他也知道这句话卢寿未必能够理解。其原因在于,在这个时代,能够看到的可供耕种的土地几乎已经全都被占尽了,剩下的要么是大漠草原,不值得花费精力去经营,要么是苦寒蛮荒之地,无法有条件去开发。
但是这些对于薛洋来说其实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而且超越千年的眼光让他几乎不用去思考探索,就知道哪些地方是自己所需要的,哪个方向才是自己在随后需要努力经略的。在提前掌握了精湛的航海技术之后,甚至于他已经有了解决如今发展瓶颈的更好的办法,而这些才是他打造千年帝国的坚实根基。
“夫子的想法错了,从一开始就错了。”这种问题对于别人来说或许无解,但是实际上千年之后已经想到了办法。所以薛洋摇了摇头,一句话甚至于连李稚妍都目光落在他身上,一双美目闪烁着异样的光彩,期待着对方说出这个困扰所有人的答案。
“先说劳力者和劳心者从一开始都同属百姓,只不过所学不同,以至于分成两种人,却有着天差地别的待遇和结局,如此才是导致整个天下分成两面,泾渭分明,就其根由,还是在于没有足够多的财富来支撑!”薛洋笑道:“劳心者确实不用太多,否则这天下即便我有能力让其达到极天际地的规模,也无法用的了这么多官员。所以可以着力提升劳力者的地位和待遇,取消人分三六九等之别,如此一来人平等了,才有可能让从事之行业变得平等。劳心者固然可以依靠权势抱住地位,但是劳力者若是能得到本身劳动所相对应的报酬,而且社会地位也不次于劳心者,岂不是可以平衡?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若是律法严明,自然可以逐步消弭平等。”
这个法子实际就是后世总结出来的,也是社会实践当中,自觉形成的规定,投资者拥有更大的分享胜利成果的机会,但是却也需要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而工薪阶层不需要投入原始资本创业,待遇稳定,却也失去了最后成功之后大部分分红的权利。而推而广之,在社会分工的时候,薛洋所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公平,制定律法,确保弱势群体在利益受损的时候能够有申诉的渠道,整个社会分工在他这里有调整反转的机会。
如此一来,不光卢寿所说的劳心者和劳力者之间的平衡能够长期维持,而且还会带来整个社会朝着积极前进的方向不断前进,优化社会结构的同时,确保社会公平。
“可是劳力者数量众多啊,殿下如何保证有足够的财富确保他们能和劳心者同等待遇?”卢寿显得有些不满,这种深奥的问题也只有他这样的人才会愿意去思考,但是却最终都困在了这里。所谓饱暖思,只有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才能够逐步去发展其他产业。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要想获得足够的钱粮,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去保持农业生产,如此一来又需要大量的劳力者,从而让薛洋的问题缺乏足够的物质基础而沦为空中楼阁。
薛洋的想法实际上不是没人想过,但是面对现实之后却一个个全都无奈放弃,只能将其当作一个理想,而不是足以实现的目标。
但对于他来说却不算什么。在如今天下已经完成统一之后,他有大把的时间去落实自己的想法,将从后世带来的知识全都变成现实。
所以面对卢寿的反问,薛洋脸上的笑意始终没有减少,反而看着对方摇头道:“夫子是看错了一群人,夫子以为墨家当初传承的那些技艺工匠是否有用?于治国而言到底有多大用处?”
“墨家所言,或许有大用,但是却不是治国之道,治国在于仁政爱民,这是夫子所言,不会有错。”卢寿不知道薛洋提到墨家到底是什么用意,实际上在这个时代关于墨家的记载已经很少了,虽然卢寿是山东大儒,但是也没了解多少,只有个大概印象。
“问题就出在他们身上。”薛洋对于借用墨家来比喻科技也没多大负担,反而侃侃而谈道:“墨家经营之道,在夫子眼中多为奇技淫巧之学,但是却足以让一个人同时创造出更多的钱粮,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只要大力推广,不断钻研,那么社会财富必然会极大增加,从而不断满足更多的需求。从前南境百姓产出不足以维持天策军四面出击,但是我军拿下推广新政,采用新式农具和种子,鼓励工商之后,虽然我军常年征战,攻伐不断,但是却从未有缺粮缺钱之困,反而内部发展一日千里,夫子以为这靠的是什么?”
“夫子有时间该去江东各地走走,或者去岭南之地也可,这些地方的变化超出你的想象,上古圣贤崇拜小国寡民,但是如今南境各地却迅速融为一体,靠着水陆交通,各地物产交流丰富,适合种田的,就苦心钻研更好的技术,更好的种子,更好的种植办法,并以机械之力取代人工,如此自然可以获得更大的收获。而适合经商的州郡,则更多的建造更多的工场作坊,制造更多更精美的商品,跟随商队流转各地,丰富百姓所需。这才是积极解决之道。穷数十上百年之功,足以让所有人远离饥寒,人人温饱,而最终有更高的追求。”
“作为国家,其实可以经营更多的土地,哪些地方适合耕种,就该派兵占领,移民去屯垦,哪些地方适合建立要塞,就该派兵镇守,建立国之屏障,如此我们的帝国才会扩大疆土,使之永远成为我中国臣民之乐土。”薛洋说了最后一句话,不过他也知道这句话卢寿未必能够理解。其原因在于,在这个时代,能够看到的可供耕种的土地几乎已经全都被占尽了,剩下的要么是大漠草原,不值得花费精力去经营,要么是苦寒蛮荒之地,无法有条件去开发。
但是这些对于薛洋来说其实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而且超越千年的眼光让他几乎不用去思考探索,就知道哪些地方是自己所需要的,哪个方向才是自己在随后需要努力经略的。在提前掌握了精湛的航海技术之后,甚至于他已经有了解决如今发展瓶颈的更好的办法,而这些才是他打造千年帝国的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