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殷红林很显然看到了龙剑锋和徐英的反击,所以在中军战鼓声不断出现变化,鼓点越来越密集的时候,立即率军往外扩张,在局部形成反击,汇合两都的包抄。如此一来原本被围成一团的第二都在义胜军的包围圈之中逐渐拉成了一个庞大的椭圆形,犹如鼓了气的皮囊一般迅速膨胀。而外面的龙剑锋和徐英两人则拼命率军往中间挤压,要实现和第二都会师,从而将义胜军彻底断成两截。
这种战场形势的骤变让淮南军的士气瞬间大震,尤其是援军的即使参与进来,第二都更是气势如虹,在被对方重重包围之中喊杀声震天,瞬间将对方的攻势压制,然后开始逆势反攻,整个战场的最核心吸引了义胜军绝大部分精力的同时,也让董昌开始觉得自己设置的这个包围圈开始摇摇欲坠,随时有可能被越打越顽强,越打战力越强的淮南军第二都突破。
所以在这个时候,他直接抽调原本在身边防御的中军左右两部加入战场,两部足有两万人的兵马开始从最外围冲了过来,再次将徐英和龙剑锋围在中间。这样一来整个独松岭战场就成了一个夹心蛋糕一般,双方你来我往,一层一层从外面往中间压迫,双方都在赌自己的策略能够成功。
只不过此时董昌虽然派兵从外围反包抄了徐英和龙剑锋两部,逼迫他们不得不回身作战,将整个大战再次拉入僵持之中。但是他身边也已经无兵可用了。淮南军以三都兵力直接将他五万大军都牵制在战场之上。而且虽然义胜军兵力强势,但是在同等数量甚至于劣势兵力的淮南军面前,却明显被对方压下一头。而且依靠着坚固的甲胄,往往对方往往是一招就能将自己的士兵直接毙命,但是义胜军将士的兵器砍在对方身上却并没办法起到这样的效果,很多时候甚至于没有击杀对方,反倒是激怒了对方的怒火,带伤出战的淮南军将士其战力瞬间猛涨一倍,直接在战场之上进行反杀。
所以董昌军出动,却只能和淮南军三都兵力打成僵持状态。此时此刻的他眼睛看着独松岭方向长叹了一口气,如果不是淮南军的这把大火,依靠着独松岭山头上的那数万守军,最起码眼前的这场大战他不会打得如此艰难。要知道,他从杭州过来几乎是将自己的义胜军本部直接抽空了,此时的杭州后方甚至只是一群新兵在把守。
不过此时董昌在感叹的时候,李孝常却已经调整好了部署,准确的说,是潜伏在董昌身后的林大成和王茂章两部人马已经在暗处露出了獠牙。在董昌军离开易守难攻的青山阵地的时候,在李孝常的谋划之中,这场大战的结局实际上就已经定格了。只是此前的大火逼得他不得不束手束脚而已。
而此时在董昌身边已经无兵可派之后,一直冷眼旁观战场的他瞬间命令手下吹响了号角。他知道,自己埋下的暗手一定已经到了战场附近,就在等待着自己传出号令。
所以一瞬间,当李孝常这里发出军攻击的命令之后,整个战场之上三都兵马竭尽力反攻的同时,董昌的身后,整整四个都两万五千人的大军一左一右,迅速扑了上来,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几乎是一瞬间将整个战场之上的动静都压制住了。这四个都的兵马是一直潜伏,从未露面,此时以逸待劳,犹如猛虎下山一般,从各处山林之中窜出,随后汇聚成河,然后江河归海,形成一股一往无前的浪潮直扑董昌而来。
这么大的动静出乎义胜军所有人的预料,一时之间无数的义胜军将士呆呆的看着后方涌出来的淮南军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目光。而身为主帅的董昌更是一瞬间脸色犹如死灰一般苍白,甚至于在这一刻他都无法保持冷静了,任由王茂章等人率部直接杀到了跟前。
“大帅,快下令回军吧!”董昌身边亲卫头领一声怒吼将其从呆滞之中惊醒过来,随后董昌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奇怪的决定,不管不顾直接下令前军立即回援,直接朝身后扑了上去。
这样的命令带来的混乱让整个战场乱成一团,最外围的中军左右两部顺利撤出,他们身边没有淮南军的牵制,迅速返回直接挡住了王茂章等人,双方随后迅速展开厮杀。但是被徐英和龙剑锋围在中间的这群人在得到命令之后却很显然发生了巨大的混乱,将士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前后左右皆是淮南军的攻击,让他们犹如无头苍蝇一般迅速被斩杀在原地。
而趁此机会一举突破对方封锁的第二都在殷红林的指挥之下,开始集合三都兵力反扑,准备和王茂章等人进行前后合围的时候,却发现此时战场的情势已经大变。自己身边的义胜军固然是溃不成军,被强行驱赶之后,形成倒卷珠帘之势直接朝身后和王茂章等人激战的义胜军中军左右两部而去。而已经顺利回军,甚至于原本因为距离中军较近的义胜军兵马此时却在董昌的将旗挥动之后直接在战场之上不管不顾形成了一道巨大的撤退浪潮,直接朝后方而去。
“各部立即衔尾追杀,不要放跑了董昌,务必一战竟功。”董浩的想法李孝常是看在眼里,所以毫不迟疑下达了最新命令,解散了各部的齐头并进之战法,让他们自行率部追击,于是,在独松岭南边,董昌不顾一切的带着义胜军疯狂逃窜,而身后淮南军数万大军开始撒开脚丫子不要命的追击,双方在独松岭至青山这数十里之间的山路上不断厮杀,不断消耗。
这场疯狂的追击战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淮南军最终还是没有抓住董昌,被其趁乱走脱,但是他带来的义胜军主力兵马却在这场追击战之中彻底被打散,无数人战死的同时,直接因为被追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义胜军更是在最后大规模的投诚。
这场大战奠定了第二卫的战果,也让李孝常等人声名大震,成为淮南军群星闪烁的将领当中闪亮的一颗。
但是此时艰难逃得一命的董昌,却面临着真正的绝境。
这种战场形势的骤变让淮南军的士气瞬间大震,尤其是援军的即使参与进来,第二都更是气势如虹,在被对方重重包围之中喊杀声震天,瞬间将对方的攻势压制,然后开始逆势反攻,整个战场的最核心吸引了义胜军绝大部分精力的同时,也让董昌开始觉得自己设置的这个包围圈开始摇摇欲坠,随时有可能被越打越顽强,越打战力越强的淮南军第二都突破。
所以在这个时候,他直接抽调原本在身边防御的中军左右两部加入战场,两部足有两万人的兵马开始从最外围冲了过来,再次将徐英和龙剑锋围在中间。这样一来整个独松岭战场就成了一个夹心蛋糕一般,双方你来我往,一层一层从外面往中间压迫,双方都在赌自己的策略能够成功。
只不过此时董昌虽然派兵从外围反包抄了徐英和龙剑锋两部,逼迫他们不得不回身作战,将整个大战再次拉入僵持之中。但是他身边也已经无兵可用了。淮南军以三都兵力直接将他五万大军都牵制在战场之上。而且虽然义胜军兵力强势,但是在同等数量甚至于劣势兵力的淮南军面前,却明显被对方压下一头。而且依靠着坚固的甲胄,往往对方往往是一招就能将自己的士兵直接毙命,但是义胜军将士的兵器砍在对方身上却并没办法起到这样的效果,很多时候甚至于没有击杀对方,反倒是激怒了对方的怒火,带伤出战的淮南军将士其战力瞬间猛涨一倍,直接在战场之上进行反杀。
所以董昌军出动,却只能和淮南军三都兵力打成僵持状态。此时此刻的他眼睛看着独松岭方向长叹了一口气,如果不是淮南军的这把大火,依靠着独松岭山头上的那数万守军,最起码眼前的这场大战他不会打得如此艰难。要知道,他从杭州过来几乎是将自己的义胜军本部直接抽空了,此时的杭州后方甚至只是一群新兵在把守。
不过此时董昌在感叹的时候,李孝常却已经调整好了部署,准确的说,是潜伏在董昌身后的林大成和王茂章两部人马已经在暗处露出了獠牙。在董昌军离开易守难攻的青山阵地的时候,在李孝常的谋划之中,这场大战的结局实际上就已经定格了。只是此前的大火逼得他不得不束手束脚而已。
而此时在董昌身边已经无兵可派之后,一直冷眼旁观战场的他瞬间命令手下吹响了号角。他知道,自己埋下的暗手一定已经到了战场附近,就在等待着自己传出号令。
所以一瞬间,当李孝常这里发出军攻击的命令之后,整个战场之上三都兵马竭尽力反攻的同时,董昌的身后,整整四个都两万五千人的大军一左一右,迅速扑了上来,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几乎是一瞬间将整个战场之上的动静都压制住了。这四个都的兵马是一直潜伏,从未露面,此时以逸待劳,犹如猛虎下山一般,从各处山林之中窜出,随后汇聚成河,然后江河归海,形成一股一往无前的浪潮直扑董昌而来。
这么大的动静出乎义胜军所有人的预料,一时之间无数的义胜军将士呆呆的看着后方涌出来的淮南军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目光。而身为主帅的董昌更是一瞬间脸色犹如死灰一般苍白,甚至于在这一刻他都无法保持冷静了,任由王茂章等人率部直接杀到了跟前。
“大帅,快下令回军吧!”董昌身边亲卫头领一声怒吼将其从呆滞之中惊醒过来,随后董昌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奇怪的决定,不管不顾直接下令前军立即回援,直接朝身后扑了上去。
这样的命令带来的混乱让整个战场乱成一团,最外围的中军左右两部顺利撤出,他们身边没有淮南军的牵制,迅速返回直接挡住了王茂章等人,双方随后迅速展开厮杀。但是被徐英和龙剑锋围在中间的这群人在得到命令之后却很显然发生了巨大的混乱,将士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前后左右皆是淮南军的攻击,让他们犹如无头苍蝇一般迅速被斩杀在原地。
而趁此机会一举突破对方封锁的第二都在殷红林的指挥之下,开始集合三都兵力反扑,准备和王茂章等人进行前后合围的时候,却发现此时战场的情势已经大变。自己身边的义胜军固然是溃不成军,被强行驱赶之后,形成倒卷珠帘之势直接朝身后和王茂章等人激战的义胜军中军左右两部而去。而已经顺利回军,甚至于原本因为距离中军较近的义胜军兵马此时却在董昌的将旗挥动之后直接在战场之上不管不顾形成了一道巨大的撤退浪潮,直接朝后方而去。
“各部立即衔尾追杀,不要放跑了董昌,务必一战竟功。”董浩的想法李孝常是看在眼里,所以毫不迟疑下达了最新命令,解散了各部的齐头并进之战法,让他们自行率部追击,于是,在独松岭南边,董昌不顾一切的带着义胜军疯狂逃窜,而身后淮南军数万大军开始撒开脚丫子不要命的追击,双方在独松岭至青山这数十里之间的山路上不断厮杀,不断消耗。
这场疯狂的追击战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淮南军最终还是没有抓住董昌,被其趁乱走脱,但是他带来的义胜军主力兵马却在这场追击战之中彻底被打散,无数人战死的同时,直接因为被追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义胜军更是在最后大规模的投诚。
这场大战奠定了第二卫的战果,也让李孝常等人声名大震,成为淮南军群星闪烁的将领当中闪亮的一颗。
但是此时艰难逃得一命的董昌,却面临着真正的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