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前夕(四)
李威慢条丝理,但手下有人着急了,王晙找了过来,讪讪地问道:“陛下,臣有一个想法,不知能不能说?”
“说吧。”
“陛下也多次教过我们兵贵神速。但陛下让李将军前往河中,大张旗鼓地训练,大食人会有准备。臣以为眼下秋高气爽之时,我军乘大食不备,突然南下,正到了十月份,气温对我军适合,能否立即出战?”
“兵贵神速是不错,然而我们是不是真的为了波斯立国,不惜举国之力,向大食人发起进攻?”
“不能。”
“是,那么为何要兵贵神速?难道兵贵神速,能突然将苏蔺城(巴格达东南,中国史书的译法,不准确,应为泰西封,萨珊波斯的都城)拿下来?”
王晙又摇了摇头,不但苏蔺城,就是疾陵城有一支强大的义军,也不可能通过一次兵贵神速,就能从吐火罗直接抵达疾陵城的。
“就是拿下来,也占了下来,打退大食人一次次进攻,对我们唐朝有什么作?这场战争,我们唐朝是发起者,带动波斯人反抗,河中与吐火罗恢复抵抗的信心,甚至使拜占庭人也果敢地参与进来,削弱大食人的力量,才是我们要做的目标。虽然说兵贵神速,会夺下一些城池,然而大食人主体力量依然存在,战争将继续僵持下去。为什么非要深入,不若将他们主力军队吸引到乌浒河附近,对我军有利的地形来作战?”
如何作战,已经制订了一套完善的战略,但因为资历,王睃并没有参与。王睃说的是战术,李威说的是战略,所以策重点截然不同。
对这几位后起之秀,李威还是很满意的,然而缺点也很明显,最优秀的不是薛讷,对薛讷培养时间最长,然而薛讷身上缺点很多,比如作战时很马虎,这是最致命的。再者,很有可能受承风岭的影响,喜欢冒进,这又是致命的。但现在他不是主帅,相信在他在历史既然有名气,慢慢能培养起来。王睃很勇敢,通过他率军追敌就能看出来这个特点,然而喜欢冒险轻进。相比于王睃,张仁愿表现良好,有谋略,行军稳重,而且奖罚分明,隐隐有了名将风采,所以李威此次让他出使拜占庭,也是刻意培养的。但略略少了一些容人之量,若是此人独领一军,很有可能会建功立业。若是作为副手,却有可能产生纠纷。郭元振同样也不错,善长谋略,有大局观,可是重守不重攻。唐休璟有超人的记忆能力,待人和善,攻守兼备,然而缺少了大局观,也就是说能胜任一场战役,但不能将一场战略做到尽善尽美。
这个评价不是李威给出的,是王方翼与李谨行,以及裴行俭在青海观察,多方下的结论。
而且裴行俭下了一个让李威冰冰凉的结论,这数人的天份,永远也别指望他们超过王方翼、黑齿常之,或者前一辈的刘仁轨、苏定方与薛仁贵。不过也给了一句安慰的话,从现在着手培养吧,天份是一部分,后天成长也是一部分,战争打得多了,从中琢磨,多少能弥补天份的不足。于是几乎能拿得出的,一起带到西域来了。
这样一解释,王晙也明白李威意思了,此场战争规模不会小,可作为统帅不能胡打,最大限度保证唐朝轻受损失。低下头说道:“是我想得简单了。”
“不得简单,送你一句话,符坚百万之众,尚送死淮南,孙恩小贼,贼死入海,何能复出,若其果出,是天欲杀之也!”
这是东晋谢琰说的一句很有名的话。谢琰是淝水大战中的重将,孙恩起义,让刘牢之与谢琰击败,逃到舟山群岛。于是东晋让谢琰为会稽太守,部将就劝谢琰,孙恩逼于海外绝岛穷蹇,派人对他们招降。孙恩不降,他手下也会归降。但孙恩残暴,杀了不少人,不仅百姓,也包括谢王两家高门的弟子,只有谢安的侄女谢道韫因为胆色放过。
谢琰认为与孙恩仇深似海,又因为轻敌,就对诸将说了这一句,符坚的百万之众,尚败在我等人手中,况且这个小反贼呢。他如果回到大陆,是老天爷准备杀了。不听。然后孙恩真出来了,次年登岸,一举大败晋军,谢琰与他两个儿子比没于军中。不能说谢琰没有军事天赋,相反他的军事天赋丝毫不亚于张仁愿等人。否则也不会与谢玄率八千渡淝水,一举大败符坚八十万人马。但死于孙恩之手,则是他骄傲自大导致的。(个人认为淝水之战赢得很侥幸,否则谢安都不会听到胜利的消息,跑断了鞋根)
王晙今天前来找到提建议,李威不反对,可他在王晙身上看到一些不好的东西。表面是提出了一个战术建议,但与魏延安那次性质不同的,是王睃看唐军屡屡大捷,轻敌了,认为一个兵贵神速,呼罗珊与塞斯坦就一个接着一个城池会被夺下来。不但他,有可能唐朝诸将士有许多人,因为屡次大捷,生起了骄慢之心。因此说完了,让王晙将这句话写了几十遍,派人送于军中诸将之手。
李威慢条丝理,但手下有人着急了,王晙找了过来,讪讪地问道:“陛下,臣有一个想法,不知能不能说?”
“说吧。”
“陛下也多次教过我们兵贵神速。但陛下让李将军前往河中,大张旗鼓地训练,大食人会有准备。臣以为眼下秋高气爽之时,我军乘大食不备,突然南下,正到了十月份,气温对我军适合,能否立即出战?”
“兵贵神速是不错,然而我们是不是真的为了波斯立国,不惜举国之力,向大食人发起进攻?”
“不能。”
“是,那么为何要兵贵神速?难道兵贵神速,能突然将苏蔺城(巴格达东南,中国史书的译法,不准确,应为泰西封,萨珊波斯的都城)拿下来?”
王晙又摇了摇头,不但苏蔺城,就是疾陵城有一支强大的义军,也不可能通过一次兵贵神速,就能从吐火罗直接抵达疾陵城的。
“就是拿下来,也占了下来,打退大食人一次次进攻,对我们唐朝有什么作?这场战争,我们唐朝是发起者,带动波斯人反抗,河中与吐火罗恢复抵抗的信心,甚至使拜占庭人也果敢地参与进来,削弱大食人的力量,才是我们要做的目标。虽然说兵贵神速,会夺下一些城池,然而大食人主体力量依然存在,战争将继续僵持下去。为什么非要深入,不若将他们主力军队吸引到乌浒河附近,对我军有利的地形来作战?”
如何作战,已经制订了一套完善的战略,但因为资历,王睃并没有参与。王睃说的是战术,李威说的是战略,所以策重点截然不同。
对这几位后起之秀,李威还是很满意的,然而缺点也很明显,最优秀的不是薛讷,对薛讷培养时间最长,然而薛讷身上缺点很多,比如作战时很马虎,这是最致命的。再者,很有可能受承风岭的影响,喜欢冒进,这又是致命的。但现在他不是主帅,相信在他在历史既然有名气,慢慢能培养起来。王睃很勇敢,通过他率军追敌就能看出来这个特点,然而喜欢冒险轻进。相比于王睃,张仁愿表现良好,有谋略,行军稳重,而且奖罚分明,隐隐有了名将风采,所以李威此次让他出使拜占庭,也是刻意培养的。但略略少了一些容人之量,若是此人独领一军,很有可能会建功立业。若是作为副手,却有可能产生纠纷。郭元振同样也不错,善长谋略,有大局观,可是重守不重攻。唐休璟有超人的记忆能力,待人和善,攻守兼备,然而缺少了大局观,也就是说能胜任一场战役,但不能将一场战略做到尽善尽美。
这个评价不是李威给出的,是王方翼与李谨行,以及裴行俭在青海观察,多方下的结论。
而且裴行俭下了一个让李威冰冰凉的结论,这数人的天份,永远也别指望他们超过王方翼、黑齿常之,或者前一辈的刘仁轨、苏定方与薛仁贵。不过也给了一句安慰的话,从现在着手培养吧,天份是一部分,后天成长也是一部分,战争打得多了,从中琢磨,多少能弥补天份的不足。于是几乎能拿得出的,一起带到西域来了。
这样一解释,王晙也明白李威意思了,此场战争规模不会小,可作为统帅不能胡打,最大限度保证唐朝轻受损失。低下头说道:“是我想得简单了。”
“不得简单,送你一句话,符坚百万之众,尚送死淮南,孙恩小贼,贼死入海,何能复出,若其果出,是天欲杀之也!”
这是东晋谢琰说的一句很有名的话。谢琰是淝水大战中的重将,孙恩起义,让刘牢之与谢琰击败,逃到舟山群岛。于是东晋让谢琰为会稽太守,部将就劝谢琰,孙恩逼于海外绝岛穷蹇,派人对他们招降。孙恩不降,他手下也会归降。但孙恩残暴,杀了不少人,不仅百姓,也包括谢王两家高门的弟子,只有谢安的侄女谢道韫因为胆色放过。
谢琰认为与孙恩仇深似海,又因为轻敌,就对诸将说了这一句,符坚的百万之众,尚败在我等人手中,况且这个小反贼呢。他如果回到大陆,是老天爷准备杀了。不听。然后孙恩真出来了,次年登岸,一举大败晋军,谢琰与他两个儿子比没于军中。不能说谢琰没有军事天赋,相反他的军事天赋丝毫不亚于张仁愿等人。否则也不会与谢玄率八千渡淝水,一举大败符坚八十万人马。但死于孙恩之手,则是他骄傲自大导致的。(个人认为淝水之战赢得很侥幸,否则谢安都不会听到胜利的消息,跑断了鞋根)
王晙今天前来找到提建议,李威不反对,可他在王晙身上看到一些不好的东西。表面是提出了一个战术建议,但与魏延安那次性质不同的,是王睃看唐军屡屡大捷,轻敌了,认为一个兵贵神速,呼罗珊与塞斯坦就一个接着一个城池会被夺下来。不但他,有可能唐朝诸将士有许多人,因为屡次大捷,生起了骄慢之心。因此说完了,让王晙将这句话写了几十遍,派人送于军中诸将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