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于是殖民地管理模式,但对李治听来,还十分新鲜。主要不需要朝廷的力量,至于大食如何如何,现在唐朝还没有将大食放在心。其实大食也不是殖民地管理模式,而是总督式的管理模式,这是两样的。李治也不知道,可他心中还有顾忌,道:“就怕成为熟土后,不愿意交给朝廷。”

    “不会。父皇,中原人故乡情节浓厚。根永远还在中原,除非朝廷自己不作为,百姓愤怨。如果那样的话,不要说远在海外,就是在中原,也会四分五裂。”

    换作以前,李治立即给予否决,可事关到了“国运”,又看到儿子风尘朴朴的样子,他别有用心不提,可下了功夫的,因此李治缄默不答,最后道:“明天你再与几位宰辅商议。”

    “喏。”这个商议二字一出,父亲多半默认了。又说道:“另外儿臣还有两项提议,只是儿臣愚昧,还请父皇参考一下。”

    “说来听听。”

    李威将换船之事说了一遍,又说道:“并且各地船舶质量良莠不齐,每年因为船舶粗制滥造,自长江起,到运河黄河,许多船舶造成不必要的沉没。商贾死亡,能说是为利而死。可各地进献的赋租,船夫民夫因此而死,国家因此而损失,皆关朝廷之事。因此,儿臣心中有一个想法,派出工匠,设制船型,将图纸分发给各个船坞,使船舶质量提高,也等于减少了事故。”

    韦弘机忍不住在旁边喝道:“好。”

    全国各地都有许多船坞的,象渭水就有多家船坞,一年制造的船舶达近艘之数。不过时常沉没,损耗也大。李治略略沉吟了一下,分三段倒航,运费增加。可实际扣去事故率,有可能节约了成本,最少会少死许多人。这才是真正的用之于民,所以立即答道:“准。”

    是益民举措,没有争议,所以答应得快。

    又问了这些天的所见所闻,李威一一回答,又刻意说了三门漕运的艰辛,李治没有吭声,然后看了看天色,说道:“天色不早,你也奔波了这么多天,早些下去休息吧。”

    ……

    回到东宫。碧儿高兴地迎过来,说道:“殿下,你辛苦了。”

    “不辛苦,”李威道。除了看三门漕运的不忍外,这些天东跑西转,反而十分开心。

    婉儿也迎了过来,道:“殿下,燕子飞走了。”

    “这么快?”

    “嗯。”

    “飞走就飞走了,明年春天还会再来。”

    吃过晚饭,碧儿又仔细地替李威沐浴,然后上了床。男女之事不开便罢,一开,多少会想的。年渐长,懂的人事又多,这一次居然主动抱着李威,似乎连一对渐渐丰满起来的嫩胸,都要与李威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