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算蛟龙(二)
李威这一段话,多少也讥讽了李治。李治听到后却没有作声。
自己这样做,儿子不高兴,也合乎情理。事实上李威也不大高兴,狄仁杰不在身边,于是只好学着自己分析事理,这是前途艰难的,否则登上帝位,不可能所有大小事务,以及官员变动,都要找狄仁杰协助。
然后将自己处境想了想,作为一个现代人,觉得这样,有些憋,其实细细一想,在所有太子当中,他还不算最坏的一个。比如雍正,那是从什么样环境中杀出来的,换作自己,肯定是做不到的。父亲到现在只是打压,掣肘,并没有动杀心。放在李隆基与汉武帝手中,自己有可能活都活不长。主要还是母亲,老二轻佻燥进,成就不了大事的。父亲将老二推出来,分自己的权,有好处有坏处,坏处是朝堂上以后不可能再象现在这样全力支持自己了。好处是老二走出来,母亲的矛头会立即转啊转的,转来转去,只能转到老二身上。
但总是兄弟的,自相残杀的丑剧,又将上演了。所以心中不快。
可李威这句话,却不是针对李治,是针对李贤的,做了一次还击。因此李治不语,看李贤如何反击,若是连这一次还击,都挺不过来,那么只能从名单上彻底将李贤抹去了。
事实因为李治的捧抬,又看到薛元超立即拜相,许多官员心动。特别是京官,每爬一步十分艰难,要政绩,还要不能得罪各方势力,还要勾心斗角,越往上爬,名额又很少。现在只要表示支持一下雍王,就能升官,有几人做到不心动?因此,李贤力量薄,李治却给了他一个大好的机会,就看李贤能不能把握。但朝堂上还没有开诬告之趋势,以清流为主。是真清流还是假清流,不好分辨,大家却总要一个脸面。太子对几位弟弟不薄,即使上次李贤有了小动作,太子也不责,现在为了权利,不顾这事实,支持李贤,会不会为人耻笑?而且太子的大度,大气,非是李贤所能比,李贤能不能与太子争夺战中获胜?后面也让一些官员慎重考虑的。
李贤虽然少了实务,可总不是很差,听到后脸色一变,又有了退意。就象郝处俊进谏时所说的一句话,兄爱弟敬,兄长爱护了,弟弟就要敬重,这才是人伦大礼。大哥对自己不差,现在自己却将手伸出来……
看到他的表情,他的另一名亲信高政说道:“殿下,切不可被太子迷惹,太子挂着大义名义与仁爱,其实是对付你的一个毒招。你再想一想,今年夏初,太子是如何对付天后的,正是因为他是太子,所以也用了大义,使天后下不了台。这样的人,对父母都不孝顺如此,又谈何对你爱护。那是假仁假爱,若是你真的去敬重。等到以后他得承大统,看如何对付你吧。”
高政是唐朝开国名相高士廉的孙子,左卫将军高真行的儿子。闻风投靠了李贤,但高真行不及其父,高政又不及真行,一代不如一代。不过高家的影响还在,因此,李治这一个推手,确实从某种意义,没有口封让大臣以此作为话柄弹劾,实际却给了李贤很大的权利,来与李威争鹿。
李贤还在犹豫不决。
高政又说道:“殿下,臣还有一策应付。”
“什么计策?”
高政细细一说,李贤拍手道:“妙。”
然后带着一群属下前往三门,不是察看,是观看三门施工,回来后作了一篇赋文。在文中极力描写了三门漕运的艰险,死了多少多少的人,然后大哥力排众议,一手将此事承担,躬身数次亲往,想出种种妙策,使三门之险解险。用三门的险衬托李威的功,竭尽夸奖之词。他的才学实际还在李威之上的,李威所谓的诗词能力,不能算,如果高兴,唐诗宋词最有名气的,他能“作出”一半出来。
这篇赋文写得花团簇簇,立即在洛阳流传。
韦弘机悄悄拜见了一下李威,是司农寺卿,不是最显赫的官职,可是九寺之卿之一,也要避讳了。面有忧色地道:“殿下,雍王来势汹汹……”
李威将赋文接过来看了一眼,道:“写得不错嘛。”
李威这一段话,多少也讥讽了李治。李治听到后却没有作声。
自己这样做,儿子不高兴,也合乎情理。事实上李威也不大高兴,狄仁杰不在身边,于是只好学着自己分析事理,这是前途艰难的,否则登上帝位,不可能所有大小事务,以及官员变动,都要找狄仁杰协助。
然后将自己处境想了想,作为一个现代人,觉得这样,有些憋,其实细细一想,在所有太子当中,他还不算最坏的一个。比如雍正,那是从什么样环境中杀出来的,换作自己,肯定是做不到的。父亲到现在只是打压,掣肘,并没有动杀心。放在李隆基与汉武帝手中,自己有可能活都活不长。主要还是母亲,老二轻佻燥进,成就不了大事的。父亲将老二推出来,分自己的权,有好处有坏处,坏处是朝堂上以后不可能再象现在这样全力支持自己了。好处是老二走出来,母亲的矛头会立即转啊转的,转来转去,只能转到老二身上。
但总是兄弟的,自相残杀的丑剧,又将上演了。所以心中不快。
可李威这句话,却不是针对李治,是针对李贤的,做了一次还击。因此李治不语,看李贤如何反击,若是连这一次还击,都挺不过来,那么只能从名单上彻底将李贤抹去了。
事实因为李治的捧抬,又看到薛元超立即拜相,许多官员心动。特别是京官,每爬一步十分艰难,要政绩,还要不能得罪各方势力,还要勾心斗角,越往上爬,名额又很少。现在只要表示支持一下雍王,就能升官,有几人做到不心动?因此,李贤力量薄,李治却给了他一个大好的机会,就看李贤能不能把握。但朝堂上还没有开诬告之趋势,以清流为主。是真清流还是假清流,不好分辨,大家却总要一个脸面。太子对几位弟弟不薄,即使上次李贤有了小动作,太子也不责,现在为了权利,不顾这事实,支持李贤,会不会为人耻笑?而且太子的大度,大气,非是李贤所能比,李贤能不能与太子争夺战中获胜?后面也让一些官员慎重考虑的。
李贤虽然少了实务,可总不是很差,听到后脸色一变,又有了退意。就象郝处俊进谏时所说的一句话,兄爱弟敬,兄长爱护了,弟弟就要敬重,这才是人伦大礼。大哥对自己不差,现在自己却将手伸出来……
看到他的表情,他的另一名亲信高政说道:“殿下,切不可被太子迷惹,太子挂着大义名义与仁爱,其实是对付你的一个毒招。你再想一想,今年夏初,太子是如何对付天后的,正是因为他是太子,所以也用了大义,使天后下不了台。这样的人,对父母都不孝顺如此,又谈何对你爱护。那是假仁假爱,若是你真的去敬重。等到以后他得承大统,看如何对付你吧。”
高政是唐朝开国名相高士廉的孙子,左卫将军高真行的儿子。闻风投靠了李贤,但高真行不及其父,高政又不及真行,一代不如一代。不过高家的影响还在,因此,李治这一个推手,确实从某种意义,没有口封让大臣以此作为话柄弹劾,实际却给了李贤很大的权利,来与李威争鹿。
李贤还在犹豫不决。
高政又说道:“殿下,臣还有一策应付。”
“什么计策?”
高政细细一说,李贤拍手道:“妙。”
然后带着一群属下前往三门,不是察看,是观看三门施工,回来后作了一篇赋文。在文中极力描写了三门漕运的艰险,死了多少多少的人,然后大哥力排众议,一手将此事承担,躬身数次亲往,想出种种妙策,使三门之险解险。用三门的险衬托李威的功,竭尽夸奖之词。他的才学实际还在李威之上的,李威所谓的诗词能力,不能算,如果高兴,唐诗宋词最有名气的,他能“作出”一半出来。
这篇赋文写得花团簇簇,立即在洛阳流传。
韦弘机悄悄拜见了一下李威,是司农寺卿,不是最显赫的官职,可是九寺之卿之一,也要避讳了。面有忧色地道:“殿下,雍王来势汹汹……”
李威将赋文接过来看了一眼,道:“写得不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