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刺杀掉中国的皇帝,大概中国现在就会崩溃吧?”英国首相与主持暗杀葡萄牙工商大臣约翰?法雷尔的秘密情报局的头子聊着这么一个可能性。看得出,首相大人态度认真,心情急迫,想杀掉中国皇帝韦泽的愿望非常强烈。

    “杀了中国皇帝之后呢?我们有机会击破中国的海军,重夺印度洋的主导权么?”秘密情报局的头子反倒是情绪稳定,并不激进。

    “只要能杀掉他,中国就会陷入政策混乱,人事动荡的时期。那时候我们大英帝国反倒要尽可能表现出对中国的和平。只要中国内乱到一定程度,就一定会爆发内战。那个时候,我们所失去的一切都能够重新夺回。”首相看来对未来有自己的看法。

    “我不这么认为。”秘密情报局的头子连连摇头,“中国已经有了明确的战略目标,消灭美国,让中国的农民有更多土地可以耕种。只要坚持这个政策,中国的社会就不会发生动荡。而且阁下没有注意到么,中国的皇帝已经讲了中国三个主要职位的继任方式。五年后,继国务院总理的职务,国家主席的职务也将通过选举产生。如果中国的皇帝突然死了,中国的光复党党团只怕也是能选出继任者的。”

    “难道阁下不想动手?”英国首相提出了疑问。

    “不,我只是想说我们英国没必要直接动手。现在对中国皇帝恨之入骨的人很多呢。”秘密情报局的头子从容的说道。

    英国首相松了口气,他本人其实对有极大几率发生的中英南非战争并没有胜券在握的感觉,他甚至觉得英国输掉这场战争的可能性非常大。既然如此,首相大人就开始策划针对中国皇帝的暗杀行动。如果成功了,首相大人即便不能宣扬,却也是大功一件。如果没有成功,也能证明首相大人在艰困的环境下真的为英国尝试了新的道路。

    这次谈话到此为止,首相大人甚至没问接下来秘密情报局准备怎么做。因为秘密情报局表面上并非是政府下的部门,部门人员也不列在政府的公务员名册之上,他们的薪水支领是通过一套走漏洞的方式得到的审批。所以具体的内容是由军队和政府一个联合部门进行审批,而不是首相来管。这次首相只是和头头商谈此事,有一个秘密的记录,证明首相大人对大英帝国的未来有在努力。

    不管首相怎么考虑,秘密情报部门则是把这项工作当成现在可以大力推动的工作。从中国卡住红海,英国实质上失去对印度洋的控制权之后,英国就成了秘密情报部门,通过专门的努力来保证往来与英国与印度之间情报的畅通。从那时候起,这个部门就有过刺杀中国皇帝韦泽的努力。

    秘密情报部门当时面对的问题是,让洋鬼子跑中国之后立刻就是重点监视对象,指望让他们刺杀韦泽,可行性基本为零。雇佣中国当地人的风险其实比雇佣欧洲人的风险都大,因为中国人可以很轻松的查出幕后主使者到底是谁。搞暗杀的目的就是让被暗杀的那一方并不知道是谁干的。否则以国家之间的对峙,双方直接开练就好。

    现在终于找到了机会,比英国人更仇恨中国人的名单里面出现了美国与日本明治政权,英国秘密情报局终于找到了可以出人的选项。剩下的问题则是弄到中国皇帝韦泽的行程,经过了十几年的努力,这个重大条件也开始有达成的机会。至少现阶段出现了一个比较确定的事情,中国皇帝韦泽要迁都到北京。那里距离日本近了许多,这个变化让刺杀成功几率大了好多。

    当然,英国秘密情报局的头子并没有认为即便提升之后成功率就能超过10%。但是这些事情本来就是要准备好,就如英国从欧洲各国到英国留学的人员里面尝试培养出英国情报人员,两天前被杀的葡萄牙工商大臣约翰?法雷尔未婚妻伊莎贝尔的闺蜜,就是在英国留学的时候被招收到英国秘密情报局旗下的人员。

    也就是这么一位情报人员的一条情报,让英国对葡萄牙的政局拼图得以完成,确定了在这个体系内的节点就是工商大臣约翰?法雷尔。事实证明英国秘密情报局的决定非常正确,其他管道送来的消息中,那帮试图勾结中国,吞并巴西的葡萄牙激进派们的会议中,他们决定等等再说。这批人可没有约翰?法雷尔那种关键时刻豁出去的气概。

    现在英国人的舰队就在里斯本外,里斯本距离海岸线还有12公里的距离,这个距离上正好可以让英国军舰不断开炮展现英国皇家海军大舰队的威力。那个软弱的葡萄牙准国王一定会答应英国人的要求,那时候英国就可以不用担心葡萄牙人搞出什么幺蛾子来。

    所以英国秘密情报局的头子就给日本的情报人员发了一封电报,要求他们在日本提出鼓动,看看退守关西的日本明治政府有没有这样的打算。

    11月的日本已经很凉,情报员汤姆穿了一身西服,前去拜访他在明治政府里面的朋友。山县有朋神情有些委顿,看得出心情很不好。见到了汤姆,他有些疲惫的问道:“中国真的能消灭美国么?”

    汤姆暂时没法回答。明治政府背后的两大靠山一个是英国,另一个就是美国,这两个国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支持日本。中国已经夺取了美国西海岸,日美之间的贸易就此完全断绝。日本根本不用再考虑得到来自美国的物资支持。但是日本明治政府看来对美国还是非常关注。

    想了想,汤姆答道:“阁下,不知道您为什么这么关注美国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