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年拜别了秦眉,打算在书库内随意转转。

    从右侧的楼梯拾级而上,雕花的扶手一尘不染,书架全部都用防蠹的木料制成,密密麻麻的排列着大量的线装书籍。

    上楼第一排,是儒圣著作,《解玄》,以及历代儒生对于《解玄》的注解。

    自从儒家圣人注解《史传》之后,解经,就成为了儒生必修的功课。

    后来许多名垂青史的大儒都以解经出名。比如前朝一位姓朱的大儒,就以一部《诗集录》闻名,至今,此书仍然是朝廷规定的儒生必读书目之一,李安年也曾读过,受益颇多。

    李安年前往书架,按照书架的标明,寻找到《诗集录》,翻开书。

    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松墨香,打开扉页,看到校对者,居然是当代的国子监祭酒,陈松年先生。

    陈松年是八品大儒,当朝最德高望重的先生,如今已经七十五岁高龄,前代祭酒败坏国子监风气,引得国子监诸多儒生怨气沸腾,被皇帝发配岭南道,出任驿使。

    陈松年受命于危难之间,一上任就大胆改革,一扫过往沉疴,才有了今日的国子监。

    《诗集录》序言:“或有问予曰、诗何为而作也。予应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动、性之欲也……”

    这一段李安年颇为认同,毕竟前世博览群书,李安年对于诗文有着独特的观点。

    儒圣认为:诗者,兴观群怨也,历代学习儒圣之人,无不以为之,唯有这一位大儒,重提性情之用。

    李安年也以为,诗歌就是诗歌,教化作用必定居于其次,言志传情才是理所应当的。

    嗅了一会儿墨香,李安年心满意足的合上书,继续向里走。

    一路上,从先秦至本朝,一位儒圣,七位亚圣的经传,都收录其中,当真是天下儒生最向往的地方之一了。

    李安年兜兜转转来到第二层,第二层全部都是史书,史部书籍最为庞杂,历代修史之人数不胜数。

    除了后代为前代所修的官方正史,还有各种各样的政典,起居注,职官,刑法等等官修书目。

    更多的是稗官野史,私史,别史,以及历代未曾亡佚的地方志和地理著作都包括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