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更是出言反对。

    房玄龄在一旁一副要打瞌睡的模样,但心中对眼下的情况倒也非常理解。

    毕竟魏征乃是儒生,辅圣王缔盛世乃是儒生们的毕生理想,如今眼看按部就班便能造就盛唐的情况下,自不愿横生事端。

    而且仿制的对象是那无匹后世也就罢了,仿这宋……房玄龄发现自己内心也有几分摸不准了。

    至于那“租佃制”“庄园制”“鞫谳分司”等词,还需私下讨论方能明其义。

    ……

    汴梁皇宫当中三个姓赵的脸色终于好看了点。

    这倒是没办法,无论是最早坐下来看的赵匡胤还是最后至此的赵普,虽目前对这千余年的全貌还不甚清楚,但后世对他们北宋…对他们大宋的意见是谁都感觉得到的。

    前面说的亡国之耻还盘旋在脑海呢,此时骤然听闻夸赞,一时间反倒是多少都有点不适应了。

    赵普不失时机的拱了拱手:

    “后世对我大宋有近代曙光之赞,或因我宋之制最类其朝。”

    “若能除弊去疴,与民兴利,缔一统而近后世,强迈汉唐亦未尝不可。”

    这话让赵光义有点腻歪的翻了翻白眼,不过心里也清楚这赵普一直以来也并非是诤臣的角色,适时如此说也是正常不过,但——不知为何,他心里愈发向往自己是这番话语的奉承对象了。

    赵匡胤脸上难得有了一丝笑意,心下也愈发觉得召回赵普的这个决定挺正确的,主要是相较于那些上朝时拽着袖子喷的他满脸口水的那些御史,赵普此时所说堪称春风拂面了。

    不过这丝笑意很快便隐去,板着脸道:

    “除弊去疴,说之易,做之何难也?但若为天下万民,破除万难亦为朕应为之事。”

    这番对答便有一些奏对的意思了,不管愿还是不愿,赵普和赵光义都只能赶忙起身,口呼“官家圣明”。

    赵匡胤矜持着手腕虚抬,打算按例客气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