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居中略一走神,赵佶的心思就从政务上转开,招呼内侍黄经臣铺开又一张蜀笺,自己磨起墨来。对沉湎于书画的赵佶来说,磨墨是必要的入神仪式,黄经臣深知这习惯,没有一丝凑上来代劳的意思。
待郑居中回神,见赵佶这作派,赶紧开口,他也明白,等赵佶提笔,就再没讨论政务的心思,而他还有好几件事情要说,刚才说起王冲,也只是个引子。
“陛下,翰林学士刘昺上书言增置道官,此事似有不妥……”
这是郑居中要谈的第一件正事,刘昺是蔡京的心腹,精通乐律,颇善以古礼之名,逢迎这位官家的“崇古”之心。不仅礼乐由其所定,诸多花样,例如官名、殿名等新制,也有刘昺居间谋划。
本朝元丰前,宰相的官名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丰五年改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这都是沿袭唐制。可到了政和年间,却改为古时的太宰兼门下侍郎、少宰兼中书侍郎,再加个生造的公相,以三公领三省事。
名称之变下的实质,是由旧时的左右相分政改为独相揽政,但名称终究是包裹这副骨肉的皮,如此不伦不类,总惹人非议。而赞画这层皮的谋主之一,就是刘昺。
听郑居中说到这事,赵佶来了兴趣:“有何不妥?我倒觉得名阶设得很雅……”
郑居中苦笑,官家的心思就放在名称上,果然是只重其表。不深究其理。刘昺这一建策,表面上看是蔡京所主。其实就是官家自己的意思。自官家践祚以来,崇道之行步步登高。广建宫观。大封神仙,设道官,办道学,一年一个新花样。
先前已设有道官,刘昺上书建议,将道官职阶推及道学,仿效儒家经义之设,定《黄帝内经》和《道德经》为大经,《庄子》和《列子》为小经。天下道人。皆入道学,兼通儒家大经《周易》和小经《孟子》,再在学人中设置士级,列入官品。
新设士级有元士、高士、大夫、上士、良士、居士、逸士、隐士、志士,元士正五品,高士从五品,大士正六品,上士从六品,方士正七品。处士从七品,居士正八品,逸士从八品,隐士正九品。志士从九品。初入道学的叫道徒,入贡与儒生共称贡士,可入辟雍。三岁大比,试定官品。
刘昺这份上书。是紧随之前的一份诏令。诏令要天下州县巡访异能之士,哪怕是有污晦之行。但只要会道法,为人所不能的异士,都应举荐。这位官家访道心切,一面行察举制,一面行科举制,要生生造出一个道家天下。
没等郑居中开口,赵佶又道:“我还准备改天下僧人为德士,尼姑为女德,衣冠皆从道家,佛祖改称大觉金仙,诸菩萨改称仙人或大士……”
当着郑居中的面,他也不讳言,不仅刘昺的上书是他的主意,他还有更多的主意。
郑居中有些急了,赶紧插嘴道:“陛下!崇释者三分天下,多是愚夫愚妇,乱将起来,难以收拾!还是稳妥行事为好。”
郑居中当然不敢直接反对,就只能祭出拖字诀,希望消磨官家的奇思妙想。
赵佶瘪嘴,他也清楚这不是张口就能办到的事,既然宰相这么说,至少现在是没有可行性的。
他闷闷地道:“那增置道官之事,有何不妥?”
郑居中的说辞依旧委婉:“道学初立,根基未稳,再于道学中置道官,定会诱来寡学之人混蒙圣恩,到时道官中人良莠不齐,徒招士论非议。”
待郑居中回神,见赵佶这作派,赶紧开口,他也明白,等赵佶提笔,就再没讨论政务的心思,而他还有好几件事情要说,刚才说起王冲,也只是个引子。
“陛下,翰林学士刘昺上书言增置道官,此事似有不妥……”
这是郑居中要谈的第一件正事,刘昺是蔡京的心腹,精通乐律,颇善以古礼之名,逢迎这位官家的“崇古”之心。不仅礼乐由其所定,诸多花样,例如官名、殿名等新制,也有刘昺居间谋划。
本朝元丰前,宰相的官名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丰五年改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这都是沿袭唐制。可到了政和年间,却改为古时的太宰兼门下侍郎、少宰兼中书侍郎,再加个生造的公相,以三公领三省事。
名称之变下的实质,是由旧时的左右相分政改为独相揽政,但名称终究是包裹这副骨肉的皮,如此不伦不类,总惹人非议。而赞画这层皮的谋主之一,就是刘昺。
听郑居中说到这事,赵佶来了兴趣:“有何不妥?我倒觉得名阶设得很雅……”
郑居中苦笑,官家的心思就放在名称上,果然是只重其表。不深究其理。刘昺这一建策,表面上看是蔡京所主。其实就是官家自己的意思。自官家践祚以来,崇道之行步步登高。广建宫观。大封神仙,设道官,办道学,一年一个新花样。
先前已设有道官,刘昺上书建议,将道官职阶推及道学,仿效儒家经义之设,定《黄帝内经》和《道德经》为大经,《庄子》和《列子》为小经。天下道人。皆入道学,兼通儒家大经《周易》和小经《孟子》,再在学人中设置士级,列入官品。
新设士级有元士、高士、大夫、上士、良士、居士、逸士、隐士、志士,元士正五品,高士从五品,大士正六品,上士从六品,方士正七品。处士从七品,居士正八品,逸士从八品,隐士正九品。志士从九品。初入道学的叫道徒,入贡与儒生共称贡士,可入辟雍。三岁大比,试定官品。
刘昺这份上书。是紧随之前的一份诏令。诏令要天下州县巡访异能之士,哪怕是有污晦之行。但只要会道法,为人所不能的异士,都应举荐。这位官家访道心切,一面行察举制,一面行科举制,要生生造出一个道家天下。
没等郑居中开口,赵佶又道:“我还准备改天下僧人为德士,尼姑为女德,衣冠皆从道家,佛祖改称大觉金仙,诸菩萨改称仙人或大士……”
当着郑居中的面,他也不讳言,不仅刘昺的上书是他的主意,他还有更多的主意。
郑居中有些急了,赶紧插嘴道:“陛下!崇释者三分天下,多是愚夫愚妇,乱将起来,难以收拾!还是稳妥行事为好。”
郑居中当然不敢直接反对,就只能祭出拖字诀,希望消磨官家的奇思妙想。
赵佶瘪嘴,他也清楚这不是张口就能办到的事,既然宰相这么说,至少现在是没有可行性的。
他闷闷地道:“那增置道官之事,有何不妥?”
郑居中的说辞依旧委婉:“道学初立,根基未稳,再于道学中置道官,定会诱来寡学之人混蒙圣恩,到时道官中人良莠不齐,徒招士论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