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朝假,停了早朝,不过京城各司署官员依然视事,有职事的并不休假。↑说起来这年月中秋只是赏月,并不如后世来得隆重,算是小节。

    徐平一早起来洗漱罢了,在书房里闭目凝神,调整心态。直到红日高升,才带着孙七郎一路到了东华门外。

    今天是到学士院考试的日子,这种考试既不定时,也不定额,什么时候皇上觉得需要举行了,便让大臣举荐人才,选个日子由翰林学士统一考核。考试形式比较自由,考试内容也没有一定之规,因时因人而异。总的来说以前都是重诗赋,偶尔会加考策论,这一次前天皇上特别派内侍告诉徐平,专考策论,不及诗赋。

    徐平不知道这是不是专门为自己改的,因为下年的进士常科,赵祯也一样要求加重了策论的分量,也有可能自己只是赶上了好时候。

    不管怎样,机会就在面前,徐平必须牢牢抓住。如果自己以后真的能够出人头地,做了大官,连个馆职都没混在身上,真地会让人笑话的。

    初升的太阳照进皇城,带着堂皇的色彩,使这里显得愈发威严。

    徐平来到閤门,当值的依然是李璋,急忙迎了出来。他也是知道今天徐平召试,特意与同僚调了班次,过来给徐平行些方便。

    缴过召试学士院的诏旨和自己的文状,徐平随着李璋东弯西拐,来到学士院里。

    此时时辰未到,在这里监督的小黄门上来,领着两人到了休息的偏房。

    李璋有公务在身,不好在这里闲待,让徐平有事尽管托人找他。便告辞离去。

    进了房门,却见已经有两人坐在里面,见徐平进来,一齐起身见礼。

    “希平,稚圭,你们已经到了!”徐平回过了礼。惊喜地看着赵諴和韩琦。

    韩琦与自己一同召试徐平早就知道,却没想到这次还有赵諴。

    韩琦微微笑道:“我们可不像云行现在无事一身轻,早早到衙门里画押,便就匆匆赶了过来,自然就来得早。”

    赵諴连连摇头叹气:“我本就是托了你们两个的面子,才得了这次机会,哪里敢有半分疏忽?自然是早早就过来等着。”

    天圣五年一等进士本来四人,徐平升等之后成了五人。其中王尧臣和赵概早已入了馆阁数年,今年再试徐平和韩琦。单单留下一个赵諴,就显得过于惹眼了。两天之前,学士院的人不知怎么想了起来,禀过皇上,让赵諴一起跟着过来。

    这种事情可不能客气推托,就像徐平当年升为一等进士也是纯属意外,但升了就是升了,以后官职晋升就是按一等进士算。没有人会另眼看他。赵諴这次召试的机会不管是怎么来的,入了馆阁就是入了馆阁。日后的官职晋升就是快别人一步。

    这一年徐平二十四岁,韩琦二十六年,赵諴差一岁就到三十,正是风华正茂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如果没有意外,他们将在数年之后,三十多岁成为帝国的栋梁。